自2012年以来,我国健身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;2012-2017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.7%,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45.25亿元;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能实现1850亿元,到2022年健身产业规模将进一步超过2000亿元,达到2115.27亿元。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,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队伍中来。 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仍集中在一线大城市。北上广深健身房数量均超千家。 行业没有统一标准:门槛低、部分教练缺乏专业素养、收费不合理、同行间恶意竞争等问题仍存在。 私教课程收入所占比重超过一半,达52.2%;期限卡、储值卡、次卡等会员卡收入比重占到40.2%,其他收入占不到10%,收入来源单一。 市场需求增加 缺乏统一规范 一线城市集中 收入来源较单一 互联网+健身 互联网大数据深入了解健身用户习惯偏好,标签化分层管理,推出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服务。 未来趋势 行业概况 行业现状 更注重用户体验 盲目推课/会卡现象减弱。娱乐健身、数字健身、智能健身等新健身理念受到重视。健身房会更注重优化课程、提高专业水平、虚拟现实结合、线上线下结合等从多方面提高用户体验。 经营品牌化 内容多样化 中小店铺更重视品牌打造和连锁加盟。服务内容上除了减肥塑身、增肌等,还会有办公室健身操、舒缓驾驶疲劳/早晨清醒操、睡前小瑜伽等个性课程。 健身市场下沉 根据《2018 美团点评健身行业白皮书》,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健身房增速已低于 10%,新一线/二线城市健身房增速加快。未来下沉趋势将进一步明确。 艾瑞咨询发布的《2019年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》调研数据显示:健身主力人群呈现学历高、个人月收入超5000元,白领居多、喜欢社交、爱运动的特点。其中男性占49.7%,女性占50.3%;40岁以下为主体人群,占78.8%,其中31-40岁占比41.7%,30岁以下人群占37.2%。 值得注意的是:90、00后陆续加入到健身锻炼队伍中,消费客群年轻化,他们更关注个性化、多样化、体验式的娱乐社交体验式服务,喜欢通过互联网寻找健身店和购买健身用品。 盈利模式:会员年卡+私教课。教学模式:自主器械健身、1V1为主、团课为辅。设备全、环境好、销售导向、体验较差。 竞争激烈、拓客困难 传统健身中有大量的中小健身会所,行业竞争激烈,大多店铺仍停留在发传单、盲目推卡的方式,获客成本高。 业绩不佳,资金回笼难 业绩不佳,器械、场地闲置率高,铺租、维护、人工等压力巨大。 消费者概况 常见店铺 行业痛点 会员流失率高与员工变动大 用户信息无法建档,难推出个性服务,会员关怀不足,难以实现用户留存和再转化。员工工作情况难以掌握,业绩核查困难、缺乏激励机制。 查看店铺数据难 门店数据系统落后,仍有依靠账本记账的商铺,各收款渠道信息难以统计,财务核查易出错漏。 传统健身店 私人健身工作室 互联网健身房 盈利模式:课程+私教。教学模式:一对一为主、小班课。细致教学针对性强、器械少、价格高。 盈利模式:团课按次/会员卡按月付费;教学模式:团课为主,自主和私教为辅。互联智能化、24小时可操作、特色团课、私域运营、体验好。 1.营销活动刺激新客 通过进店大礼包、拼团、推广有礼等,促进私域裂变,提升新客到店率。 2.小程序百万流量 利用微信小程序“搜附近”功能,快速提升新店存在感。 3.多渠道推广 为门店、员工和第三方等设置渠道码,拓宽推广面,各项拉新数据均可轻松追踪。 1.一键预约/一键购买 会员在线预约对应产品和服务,无需扎堆排队。线上购买心仪产品,一键下单,方便快捷。 2.会员关怀 逢年过节、店铺优惠、生日祝福,短信通知,刺激会员再次消费。 3.针对性服务 根据会员标签、消费详情、会员权益等明确用户画像,分析隐藏会员价值让制定个性化产品和针对性的“服务计划”,让店铺服务对上顾客“口味”。 EasyFit在使用销售系统后,健身房并没有停止线下推广,而是在精心完善智能名片后,为每一位教练印刷了带有名片二维码的纸质名片,客户扫码即可进入小程序名片,看到教练的个人简介、主推课程以及健身房的全面介绍。 此外,健身房在传单、折页、易拉宝等物料上也印上了名片的二维码。既能轻松获取销售线索,及时安排跟进,还能监控物料的转化情况。 使用销售系统的1个月内,健身房获取有效销售线索达561条,新增会员174人,单店营收突破32万,环比增长14.35%。 打破地域限制,借助互联网获得多方客源 掌握会员特征、提高顾客体验,个性化服务锁住顾客回笼资金 案例展示 ★ 多种方式拓客 门店系统 销售系统 ★会员服务 |